父母口中的“手心手背都是肉”

推荐人: 陈钰鹏 来源: 时间: 2018-02-10 21:34 阅读:

  “手心手背都是肉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七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从理论上讲,父母应该对自己所有的孩子同样程度地爱护和关心,不要偏爱其中的一个。但调查资料显示,几乎75%-85%的父母都有过自己的“心肝宝贝”,可是当你直接问及父母们的时候,几乎没有一对父母会承认他们在孩子们面前有偏爱行为。如果说暂时有偏心倾向(比如有一个孩子较长时间患病,母亲在某一段时间里喜欢一个小姑娘依偎在自己的怀里、父亲首先教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儿子骑自行车),这些都是正常的。倘若这种临时的偏爱一直持续下去,那就会产生问题和麻烦。

 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,家里最受优待的通常是最小的孩子,在中国,尤其当最小的是男孩的时候(在西方恰恰相反,最小的女孩容易受宠)。有时候,孩子的性格和外表也能起作用,如果其中有个孩子的性格或外貌像母亲(或父亲),就会被认为容易和母亲(或父亲)相处,渐渐地就成了偏爱的理由。偏爱心理在父母双方所占的成分不一样,一般母亲身上的比率大一些,因为母亲有一种天生的对孩子的保护直觉,而安全和保护的解释权往往也在母亲一边。有时偏偏是家里的一个“问题孩子”成为了“宠儿”,弄得兄弟姐妹之间“风云突变”。

  应该说,在家里“设置”一个宠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,首先是会造成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和睦,互相间的争执可能成为家常便饭,不受关注和重视的孩子会很沮丧、对父母很失望,甚至会得心理障碍。而受宠的孩子同样会背上包袱,总觉得父母对他(她)“加了负荷”,而他(她)却成了一个孤独的对立面。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,父母老了,矛盾有了新的内容——父母自己需要子女关心和照顾了,以前的宠儿于是压力感更强了。

  总的来说,家长都认为年龄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,这一点当然无可厚非,然而无论是5岁的孩子还是长到了45岁的孩子,他们对父母的厚此薄彼是很敏感的。一位90岁高龄的老太太在接受采访时,谈到童年时如何被家人忽视和冷漠,禁不住哇哇哭了起来。

  有人说,独生子女的时代,似乎不存在“家庭宠儿”的问题,其实不然,曾经有过报道,那时有不少家长只把自家的孩子当孩子,希望别人家的孩子都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那样做只是把树立宠儿的空间放在了自家和别家之间,显得更为糟糕。

  做父母的需要记住,不要在孩子面前“比较孩子”,而应该强调每个孩子的长处,用各种方式鼓励每个孩子。随着“二胎”的恢复,不妨多提倡一点“手心肉”“手背肉”的理念,包括自家的和别家的,因为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。

 

作者: 陈钰鹏

你可能也喜欢这些

小船阅读